仲浅遗址旅游攻略-仲浅遗址必玩景点

迪哥
仲浅遗址

位于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呈正方形,边长400米。地势平坦,灰褐色土质。文化层为1米。内涵不详,为东周至汉代遗址。

浅谈考古地层学 ——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

浅谈考古地层学

——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

李 进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 要:考古地层学作为田野考古工作中最基本的方法论,在田野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发掘为例,对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作用,与考古类型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增强对地层学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服务。

关键词:考古地层学;唐户遗址;田野考古;考古类型学

1、基本概念

首先需要明白考古地层学到底是什么,它是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类遗迹的层位及彼此关系的分析研究,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先后或共时关系,是田野考古工作的基础。考古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中借鉴而来,其基本原则同地质学中的地层学是一样的,然在考古学里,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考古地层学与地质学地层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两者形成原因、内涵和存在形式有差异,分析和处理方式不同。其次,需要知道考古地层学中的一些术语,比如:生土层,是指自然形成的、未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土壤层,比较结实、匀称、不包含人工遗物;文化层是指人类生活在一个地方,形成的文化堆积,其中包含有人类活动有意或者无意留下的遗物;一个地方可能有一个较长时间无人居住,自然环境的变化致使该处形成的不包含人类任何遗物的土层就叫做间歇层,在一定时间之后有人类重新在此居住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层。在田野工作中,要学会鉴别不同地层。

2、基本内容

图1 IVT0312、T0313、T0314、T0315东壁剖面图

1.灰黄色耕土 2.棕黄色土 3.红褐色土

引自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

田野发掘中,需遵循几个基本原则,首先,要依据堆积的土色、土质和包含物来划分文化层和遗迹,如新郑唐户遗址2007年发掘时,将III区T0113东北部的F21分为4层,第一层为灰褐色土,较硬,含有炭粒、夹砂和泥质红陶片、石器、动物齿等遗物,第2层为褐色土,土质较黏而硬,结构紧密,含有较多炭粒、烧土块、草木灰等,出土了数量很少的夹砂红褐陶片及泥质红陶片,第3层为黄灰色土,黏而硬,紧密,含有草木灰,残红陶片,第4层为黑灰色土,较硬,结构紧密,有大量草木灰、炭粒、烧土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其次,由上及下、由晚及早进行发掘,只能是逐层清理,不能同时清理几层,在IV区T0211中,其西北部的H207位于第3层下,打破了第4层和生土,我们就应该先清理上面的1、2、3层,然后清理H207,而不是直接清理第4层或者将207号灰坑与第4层一起清理掉,这样才能保证不造成混乱,因为H207打破第4层,年代要晚于第4层。IV区T0214的清理,应该先依次从上往下处理其上的前3层,然后清理H92,再清理同层下的H97和H98,最后清理被其打破的的第4层。IV区T0214中部的H92坑内填土又可以按颜色和质地分为4层,第1层为黄褐色土,土质较硬,第2层褐色土,土质较软,含较多炭粒和少量烧土颗粒,第3层为黄褐色土,土质较硬、纯净,第4层为黑褐色土,土质较软,含许多的炭屑以及少许烧土颗粒,同样按照从上往下,从晚到早的原则进行清理,由于H92没有被打破,所以只需要从上往下逐层清理即可。再次,要按照实际情形作好拍照、绘图及文字记录工作。各种发掘过程都应该完整的记录下来,做好相应的文字记录,比如遗物和标本的出土单位和出土位置坐标,各文化层或者像灰坑之类内的重要遗物,都应该记录下来,遗址的平剖面图等也应该认真的绘制,如新郑唐户遗址2006~2007发掘遗迹总平面图。

引自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种堆积的年代一般情况下是靠其中的包含物来断定的,然而仅仅当中年代最晚的遗物才能代表该堆积的形成年代。如IV区T0113中部偏西发现的H50,打破了第3层,包含的遗物有含木炭粒、烧土颗粒、泥质红陶和夹砂陶片,如何要得到该堆积的形成年代,可以对木炭粒、陶器进行科学的测定,以测得最晚的器物的年代,作为该堆积的形成年代。此外,文化层的厚度不是判断形成时间的标准,也就是说不是厚度越深,形成的时间就更早。

3、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的联系

首先,考古地层学主要确定遗存的相对年代,而考古类型学则是可以确定其绝对年代。如新郑唐户遗址IVT0105、T0106东壁地层,通过地层学的方法我们能分为4层,并且知道第4层早于第2层,第3层早于第2层,第2层早于第1层,可是这只能确定相对年代,也就是先后关系,并不能确定它们各自应该属于哪一个时代,通过类型学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第4层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第3层是汉代文化层,第2层是明清文化层,第1层是耕土层。其次,属于同一个文化层的遗存并非一定就是同一个时期的,而同一文化时期的遗存也并非肯定属于同一文化层,ⅣT0312、T 0313、T0314、T0315东壁剖面第3层是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地层,但是叠压于此层下的遗迹F30、F36、F41、H85、H110、H129、H136、G13等,同样属于裴李岗文化时期,由此可见并非同一个文化时期的遗存就属于一个文化层,同一文化层的遗存或许会掺杂早期的遗物,比如青铜器等可以长期延续使用的器物,生产到废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很有可能混入晚期的地层之中。经过类型学的分析能确定是否属于同一时期,经过地层学的观察又可以确定是否属于同一地层,再者,类型学得出的结论也应该接受地层学的检验。所以说考古工作中并不能只靠地层学或者类型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做好考古工作。

4、考古地层学的作用

首先,考古地层学是田野工作中最基本方法之一,为田野考古工作中的收集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我们知道如何去收集遗物以及怎样划分地层、明晰地层的先后关系;通过地层学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各地的考古学文化分期,为文化区系问题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其次,利用考古地层学的原理,有时可以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环境科学、聚落研究等等;再次,地层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在田野实践中,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因为按照土质土色等判断,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科学性,这不太利于研究;对于一些复杂的地层,比如一些被人为扰乱和自然破坏的地层,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判断;还有就是,光依靠考古地层学根本无法判断同一地层包含物的先后关系,像IV区西南部发现的G13,出土了陶片、石块和炭粒等,运用地层学无法知道他们的先后关系,地层学更多的是解决不同地层间的先后关系。虽说考古地层学有其自身的不足,但是对考古工作来说,属于最基础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手段。

5、总结

考古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在考古工作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地层学,我们能通过判定遗址中各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在田野中,应该将此理论活学活用,按照地层学的基本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认真的进行操作;同时,也应该结合类型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考古工作。考古地层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待我们在田野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立强.对考古地层学的认识[J].文物世界,2013,(01):22-24.

[2]王玉主.关于考古文化层划分的几点看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221-222.

[3]信应君,胡亚毅,张永清,刘青彬.河南新郑市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2007年发掘简报[J].考古,2010,(05):3-23+97-102+109.

[4]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J].文物,1983,(05):60-69.

[5]方酉生.谈地层学与形制学在考古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J].华夏考古,2003,(03):109-112.

[6]苏秉琦,殷玮璋.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J].文物,1982,(04):1-7.

[7]李静.关于考古地层学、类型学的一点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8):16-18.

[8]贺云翱.考古地层学——考古学者的又一“利器”[J].大众考古,2013,(03):22-25.

作者简介:李进(1993-),男,湖南张家界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面的研究。

原载于 《锋绘》2018年第4期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文明古国遗址:龟兹,焉耆,于阗,去了南疆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

沙漠里有许多文明古国的遗址,在中国新疆境内,保留着古代龟兹,焉耆,于阗,楼兰等国的遗址。

是不是只会读楼兰?其他三个不会念?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这个占了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地方,即使我已经去过24次,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到达。

神秘的南疆,这是一片古老、神奇、被人忽略已久的土地。

“楼兰古国在这里;罗布泊在这里;世界的屋脊在这里;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在这里;曾经的西域三十六国、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在这里......”

对于南疆的探寻,目前我只去过喀什,塔县、和田,库车、库尔勒,博湖、尉犁等地,但只是见识了冰山一角。

我知道,我还会一次次的再去。

那一天,我从库车飞回乌鲁木齐。小小的机场,没有廊桥,需要自己走到飞机上。库车的机场,名叫库车龟兹机场。这两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呢?

库车曾是龟兹国都和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国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当时的龟兹国,就是以库车绿洲为中心的。

第一次知道库车这个地方,是因为独库公路。这一条网红自驾公路,起点是克拉玛依的独山子,终点便是库车。

很可惜,那次的独库公路之旅,我在特克斯停留了下来,加上之前去过的巴音布鲁克,并没有走完全程。

库车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石窟、古城堡、烽火台等文物达195余处,被列为“丝绸之路库车段”世界文化遗产二处。

库车的旅游景点,大致有天山神秘大峡谷,也就是库车大峡谷,还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千佛洞、库车王府、苏巴什古城等。

库车大峡谷:

那是我第一次到达库车,不是走的独库公路,而是从博湖开车去的库车。这是从巴州去到阿克苏地区,300多公里的车程,需要4个多� ��时。

在库车的第一餐,去了路旁的一家特色餐厅。

椒麻鸡、黄面、烤肉、烤包子、过油肉拌面...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只有在新疆吃这些美食,才有感觉。离开了新疆,再吃烤羊肉,就没有了那种味道。

那个夜晚,去了库车的夜市。很雷人的是,这个夜市叫做库车太古里夜市。原来在新疆也有太古里啊!

那是夜市恢复营业的第一天,有很多的当地人。

不过因为去过和田夜市,总觉得库车的夜市,基本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但没有太大的特色。

那一次的南疆之旅,从乌鲁木齐飞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库尔勒,坐车去了尉犁、博湖、再到阿克苏地区的库车,从库车飞回乌鲁木齐再回到上海。

除了库尔勒颠覆了我对南疆城市的概念,还有一个博斯腾湖,也是记忆深刻。

这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阳光、沙滩、渔船、海鸥......在离海最远的新疆,真的有种在海岛度假的感觉。

博湖县路边,九月末十月初都是红色的,那是当地人在“晒秋”。

当地的辣椒非常有名,是博湖县的特产,全国十大名椒之一。因此,博湖县也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

这里水草丰美,资源丰富,被誉为鱼肥、草茂、粮多的“塞外江南”。

然而有粉丝问我,既然都到了博湖,为什么不去焉耆看看?这还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而且,还不知道怎么读!!

焉耆和博湖、尉犁同属于巴州,焉耆县的东南,与博湖县接壤。

焉耆全称: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如果你实在记不住,可以记成新疆巴州焉耆。

“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 这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国,如今是焉耆回族自治县。

好吧,只能下次找机会去看看。

今年5月的时候,去过一次和田,相当的喜欢那里,也很喜欢那里淳朴的人。提起和田,不得不说和田玉。

库尔勒被称为梨城,和田被称为玉都。去过和田玉的交易市场,那些小小的石头,真是疯狂的石头。

和田给我记忆最深的是那里的美食,去过和田老夜市,也去过和田新夜市,什么“三蛋一星”“五蛋一星”之类,你只有去了才能知道。

玉龙喀什有名爱可德木烤包子,是到和田必须要去打卡的一个餐厅。

吃一个跟脸差不多大的烤包子,才算吃过新疆的烤包子。乌鲁木齐“丝路有约”的小龙虾烤包子,都不在和田人的眼里。

而古时的于阗国,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盛时领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高僧玄奘曾亲历于阗。

于阗读音于田,这样就好记多了!

那次旅行,去过和田地区的和田市、策勒、于田。

在于田清晨的大马士革玫瑰花地采过玫瑰,至今还记得玫瑰花的香混合着土地的香气。

至于南疆喀什,去过三次,但已经有接近三年没有去了。十月下旬有意再去喀什转转,据说这三年期间变化很大。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而不到南疆,就没有到过真正的新疆。而真正的新疆,只有你去了才能真正了解。春夏秋冬,南疆北疆,那里留下了我太多的记忆。

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单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安徽省6处大遗址入选,其中我市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其中。

双墩遗址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禹会村遗址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及前郢村,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2020年确认一处迄今考古发现的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根据《专项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善大遗址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深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 何沛)

精彩内容